Day: 19 9 月, 2024

痴身:分離焦慮

撰文:香港註冊心理學家 程衛強 嬰兒約在九個月開始,孩子變得異常癡身,即使媽媽上洗手間,也可能會顯得非常的焦慮,抱緊媽媽不放,甚至放聲大哭。 分離焦慮可以引申出兩種不同的反應。在某些情況下,與照顧者分離時,嬰兒會出現尋求依附的行為,如抱著媽媽不放、用盡方法找尋媽媽、或不論媽媽到那裡就爬到那裡等等(Ainsworth, Bell, & Stayton, 1971);分離亦可能會衍生出絕望、對抗、分離(Detachment)等行為,視乎分離的時間(Bowlby, 1960; Robertso

閱讀更多 »

怕生:陌生者焦慮

撰文: 香港註冊心理學家程衛強 談到情感(Attachment)建立,我們不難發現,孩子早在嬰兒期(約初生至兩歲),已經會出現焦慮感(Anxiety),當中包括有陌生者焦慮(Stranger Anxiety)及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這兩種焦慮,多半會在孩子六個月至一歲期間開始出現。這次我們將集中談談陌生者焦慮。 簡單的說,陌生者焦慮即父母常說的怕生,而衍生出的行為就是我們常說的「認人」了。「怕生」的情度有深有淺,淺的可能只是顯出不願意讓陌生人抱、避開陌生人的視線等等,

閱讀更多 »

為甚麼小朋友吃飯時總是不專心?

撰文﹕協康教育心理學家團隊 不少4至5歲的孩子吃飯時喜歡東張西望、弄這弄那、不專心,原來有機會跟他們操作餐具「笨手笨腳」有關之餘,還可能與他們的專注力時間較短、時間觀念仍在發展、對四周圍環境充滿好奇,甚或想逃避吃飯有關。 專注時間較短 4至5歲的孩子,一般都需要比成年人較長的用餐時間,一方面由於他們對餐具的運用還能是不太熟悉,會出現「論盡」情況;另一方面,孩子的咀嚼及 腸胃的消化能力未成熟,所以花上較長時間用餐,也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有些孩子因為專注時間較短,自製能力低,又沒有時間的觀念,他們

閱讀更多 »

孩子過分依戀物品怎麼辦?

撰文﹕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團隊 一個朋友五歲的女兒,自兩歲開始,便出現「戀物」現象,無論幹甚麼都要抱著那個又殘又舊的玩具熊,幾乎整天不離手。舊玩具熊是她最重要的東西,不論到那裡,必須得把它緊緊抱在懷中。如果發現它不在身邊,就會煩躁不安、哭鬧不休。不久前,母親以衛生為由,將女兒的玩具熊扔掉,結果她哭了整整一天。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兒童依戀某件物件是心理發育過程的一個階段,絕大多數發生在六個月大至三歲,並在約兩歲開始達到高峰期。從兒童心理學解釋,那些舊物件、舊玩具是幼兒心理安全感的依靠。幼兒依戀物件

閱讀更多 »

《我在你左右》

撰文:舞台及電視編劇張飛帆 星期六的早上,第一次帶著五歲半的兒子和三歲半的女兒當義工賣旗。小屁孩一開始滿心雀躍,但三分鐘熱度過後,二人已嚷著要回家。作為父母當然理解,一來天氣炎熱,小孩子耐性有限;二來街上車水馬龍,行人驟來驟往,他們個子小小,刻那已淹沒在人潮之中,途人行色匆匆,誰有空留意他們。兩個小皇帝平日受盡注目,大概這是他們人生第一次遭到冷待。為父心裡暗暗叫好,心想這次正好讓他們明白,他們並不是世界的中心。同時亦可以讓他們感受一下,甚麼叫做「粒粒皆辛苦」。 我和太太一直在旁觀察,非不得以,都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