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孩子在家裡和學校兩個樣?
撰文: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主席司徒永富博士 有教師問筆者:「不少家長都問我有關升學、管教孩子的意見,其實我初出茅廬,人生經驗尚淺,要面對複雜的政策、養兒育女問題,常感到力不從心,應如何是好呢? 」 在每個學期,學校總安排一至兩次的機會,讓家長與老師見面,討論小朋友在學校的表現。筆者身為父親,一定爭取與太太一同出席,而每次短聚後,兒子總愛追問和想知道我們與老師討論了甚麼有關他的事情。最近一次,老師提及兒子在校還是比較安靜,不太主動,總喜歡扮演「觀察者」(Observer)的角色,太太急不及待地說他在家
如何運用音樂學習語言?
資料來源:言語治療師媽媽Miss Carley 為令小朋友學習語言,家長都會使用不同方法,有想過唱歌也是其中一個方法嗎?音樂是一種國際的語言,對小朋友來說是很有趣味性的,我們亦都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利用音樂幫助小朋友學習語言。 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叫作歌詞填充法,對一些可能未懂得說話,或只會說一些單字的小朋友來說,家長可以嘗試利用這個方法。家長可以選擇一首小朋友比較熟識的歌,例如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但這次就不唱這首歌出來,只用一個單音去唱整首歌,例如ma ma ma
升小常見問題 專家為你解答
資料來源:升學專家趙榮德 問:報讀小一計分制度中,孖生小朋友如何計分?若兩個性格不同,應該為方便自己,讓他們報讀同一間學校嗎? 答:其實對於雙生兒是有這樣的制度,一是兩個都錄取,一是兩個也不錄取。如果兩個錄取,兩個孩子也是加5分的 ,所以不是分「大孖」、「細孖」。如果兩個孩子性格不同也沒所謂的,我之前的學校也經常收雙生兒,兩個孩子的性格不同 ,分他們到不同班別就可以了。 因為每個班別會由不同性格的老師教授,不同性格的老師教導不同性格的學生,所以家長放心。別將他們分到兩間學校就讀,這很辛苦家長的。
為甚麼小朋友會出現反覆呼吸道感染?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徐澤昌 如果小朋友經常性出現反覆呼吸道的感染,即經常患上感冒和咳嗽。在中醫角度而言,也是因為他肺脾氣虛及肺脾不足而引起,即個人抵抗力下降了。這些小朋友很多時候因肺氣虛,可能經常感到疲倦或是說話的時候沒有力氣等。如果小朋友脾虛的話,很多時會感到食慾不振又或容易腹瀉。以中醫角度而言,主要便是照顧肺脾,即是要照顧肺脾之氣,讓他能夠增強抵抗力。 他在很短的時間裡剛剛痊癒了卻再次患上感冒,患上感冒後又痊癒,經常性這樣出現,便屬於反覆呼吸道感染。譬如小朋友這次生病了,可能剛痊癒了一、兩個
照顧兩個小朋友如何避免偏心?
資料來源: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饒方莉 家長有時面對兩個小朋友的時候,都會不知所措。例如可能當哥哥姐姐過來找你時,年紀小的弟妹就在哭。我們很多時只顧及弟妹,而忽略了哥哥姐姐,大的可能會說父母偏心只會關心弟妹。我們如何盡量平衡在兩個小朋友之間的照顧和使他們感覺到一樣的愛護? 以剛剛的例子,可能當哥哥姐姐過來找你的時侯,媽媽要跟他說:「現在我需要照顧弟弟或妹妹因為他可能身體不適或他正在哭。」這可以令哥哥姐姐知道原來媽媽需要照顧弟妹,「但是媽媽也很關心你的情況,不如稍後媽媽過了一些時間,我再過來找你看看你
家長如何幫助幼童在心理同生理上適應小學生活?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大學社會學講座教授趙永佳教授 2023年已過了5個月,暑假很快又會到,然後又到9月開學日。這意味著一班K3同學準備迎接小學生活,但這班同學過去3年幼稚園生涯,大多都在疫情下的網課經過,甚少面授課程,又少機會與人接觸。家長可以如何幫助他們在心理和生理上適應升小生活? 升小一的同學最多只是等於K2程度,因為他們最少有一整年沒有回學校上課,而從幼稚園到小學,本來就已經有很多東西要適應,例如上學時間、在學校裡一些生活上的細節,甚至整個周期和學習模式都不同了。幼稚園一節課大約20分鐘左右
3歲孩子不順他意就大哭大鬧,爸媽怎做才好?
小朋友很多時候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但有時他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用哭鬧爭取,而孩子的哭聲往往就像刺中家長的死穴,令家長心軟,繼而妥協,但這其實正正踏上惡性循環。 我們要明白孩子行為出現的頻率,是跟後果有關的。簡單來說如果我們做了一個行為,後果是好的,我們會多做這個行為;如果我們做了一個行為,後果是不好的,我自然就不會再做這個行為。 年紀較小的小朋友對世界的認知和他有甚麼應該做及不應該做,還不能完全掌握。他只有很模糊的概念,所以當家長嘗試解釋給他聽為甚麼你要這樣做或為甚麼你不能這樣做時,小朋友聽完後
與小朋友建立依附關係重要嗎?
資料來源:精神科專科梁婉珊醫生 每次送小朋友上學,小朋友都哭個不停,與媽媽難捨難離,這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警號。很多研究指出,安全的依附關係(secure attachment )是小朋友長大的成功基礎。家長可以如何與小朋友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呢? 其實一段安全的依附關係(secure attachment )是需要刻意經營,需要媽媽很多的努力,要投放很多心機心力。小朋友對世界的信任,是否有自信,也跟與媽媽有沒有安全的依附關係息息相關。 當小朋友沒有安全感,最常見是難以與媽媽分離。一般小朋友與媽媽分
家長如何幫助幼童在心理同生理上適應小學生活?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大學社會學講座教授趙永佳教授 2023年已過了3個多月,暑假很快又會到,然後又到9月開學日。這意味著一班K3同學 準備迎接小學生活,但這班同學過去3年幼稚園生涯,大多都在疫情下的網課經過,甚少面授課程,又少機會與人接觸。家長可以如何幫助他們在心理和生理上適應升小生活? 升小一的同學最多只是等於K2程度,因為他們最少有一整年沒有回學校上課,而從幼稚園到小學,本來就已經有很多東西要適應,例如上學時間、在學校裡一些生活上的細節,甚至整個周期和學習模式都不同了。幼稚園一節課大約20分鐘